关于《六安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欧洲杯网络平台
字号:
一、《规划》出台背景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六安市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为83647.93公顷,居全省第4位,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41%。目前,已建立了霍邱县东西湖省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六安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建设一个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湿地保护制度”的改革任务;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2015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出台了《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2017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皖政办〔2017〕76号)。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湿地保护的要求,切实加强我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维护湿地生态安全,推进六安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市林业局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了《六安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此规划对六安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基本概况、湿地资源现状及评价、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总体布局、湿地保护体系规划、湿地管理体系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保障措施共10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本概况
重点介绍了六安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条件和城市环境状况四个方面基本情况。
(二)湿地资源现状及评价
六安市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类和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库塘、水产养殖场、运河/输水河7型,其中:河流湿地28942.30公顷、湖泊湿地19895.38公顷、沼泽湿地1356.12公顷、人工湿地33454.13公顷。分布情况是西北部多、东南部少,霍邱县湿地面积最大为40298.84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8.18%;叶集区湿地面积最小为1858.07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22%。
我市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生态功能和价值显著。全市有湿地植物41科100余属148余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莲、野大豆、野菱等;全市有湿地动物25目66科238余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鹳、中华秋沙鸭、白鹤、小天鹅、大鲵、虎纹娃等。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湿地的保护管理面临着一些威胁,还存在湿地管理体系不完善、湿地侵占现象依然存在、科研和技术支撑体系滞后等问题。
(三)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主要包括: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依据、规划期限和规划目标共五个部分。规划至2030年,全市新增湿地面积900公顷,湿地总面积达到84547.93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5%,80%的湿地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六大水库饮用水源地得到全面保护,水质达标率100%。实现六安市湿地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四)总体布局
按照自然性、主导型、可操作性三个原则,将全市湿地划分为四大湿地功能区,即北部平原河流湖泊湿地区、中部丘陵岗地城市河流湿地区、西南部山地水源地库塘湿地区、东南部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湖泊湿地区。
(五)湿地保护体系规划
根据湿地的重要程度、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湿地实行功能管制和分级管理,湿地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重要湿地(国家级、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市县级)——湿地公园(国家、省级、市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小区”组成的六安市湿地保护体系。
(六)湿地管理体系规划
主要从湿地保护管理、湿地恢复管理、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管理、湿地管理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构建六安市湿地管理体系。
(七)重点建设项目
主要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湿地恢复和修复重点工程,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和能力建设优先工程。
(八)投资估算
主要分为:估算依据、估算原则、资金筹措、估算标准、估算结果共五个部分。
(九)效益分析
共分成生态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三种,随着规划的全面实施,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六安市湿地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和湿地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十)保障措施
主要从政策法制保障、组织管理保障、资金筹措与保障、质量保障、社会保障和技术保障共六个方面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六安市林业局
2018年5月20日